2510阅/24回

武汉老通城之后 再无美味豆皮

1958年,毛爷爷在品尝了三鲜豆皮后说:“豆皮是湖北的风味,要保持下去。”


估计他老人家也预料不到当年的希望已成空!武汉小吃在退步,热干面不用说,三鲜豆皮,实际上衰败地更厉害。


豆皮,最起初也只是老通城的“副业”,它是从一家小吃,转为主打淮扬菜的大酒楼,更一度名列武汉酒楼榜首。除了酒楼,老通城还在大智路口兼营旅社。

创始人曾厚诚延请了在杨豆皮和美味春做过豆皮的高金安,高金安在郭春山三鲜豆皮的基础上再造,将豆皮推上了当时的最高境界。高金安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他总结了豆皮馅、豆皮浆、豆皮煎制等精细制作方法,使得豆皮皮薄色艳、松嫩爽口,馅心鲜香,油而不腻,豆皮花色由三鲜豆皮发展为虾仁豆皮、什锦豆皮等。其后,继高金安之后,“豆皮二王”曾延龄、“豆皮小王”张祥兆、“豆皮咪咪王”周才斌四代人薪火相传。


可惜的是,随着1992年老通城开始崩塌。不少项目投资失败,导致老通城债务缠身。崩塌之下,老员工不断出走。如今汉阳豆皮的前二,曾记豆皮大王、元记豆皮都是80年代末从老通城出来创业的。


豆皮里面最简单的就是臊子部分,无非是成本问题,用更好的香菇、笋丁,多给肉。笋、肉、香菇的比例,按照老通城的传统配方,一个初通厨房技艺的新丁,也能做出香喷喷的臊子。然而这些年随着糯米的继续增加,豆皮开始走下坡路。


作者早上六点钟从老武锅豆皮、阿斌豆皮,一路吃到曽记豆皮大王、元记豆皮。这几家我们最推崇元记豆皮,他家的蛋光豆皮最为精彩,可以独步武汉,但只能吃刚出锅的,放在保温锅里头的豆皮口感要大打折扣。


到最后,我们还是找到了“豆皮小王”张祥照。张祥照亲自做了一锅老味道豆皮,技惊四座。张祥照老先生在醉江月欢乐谷店做顾问,年事已高的他记忆不太清晰,但大致情况是没有错的。醉江月的三鲜豆皮、牛肉豆皮的出品和九十年代初老通城的出品一般无二。如今,他老人家的豆皮依然局限在醉江月,在各大平台榜单上连个排名都没有。


排名第二的是四季美复地东湖店复古版三鲜豆皮,不光蛋香四溢,糯米软硬适中,肉丁笋丁香菇丁都是切大块头,复刻到当年老通城豆皮的八九成已经是没问题。


说个题外话,创始人曾家的5个子女真大方,都是革命干部,直接把这个酒楼献给了ZF。


王师傅豆皮由现在店里老板的母亲所创,这位母亲便是王师傅。而现在每天站在豆皮锅前的那位豆皮大师不是王师傅,也不是小王师傅,而是现在店老板的叔叔--杨师傅。杨师傅师承老通城,是老通城“豆皮二王”曾延龄的徒孙。


汉阳曾记豆皮,它是由豆皮大王高金安的徒弟曾志成所创。曾志成15岁便拜师高金安,在老通城一直做豆皮到60岁才退休,休息了几年还是放不下那一锅豆皮,于是另起炉灶开了曾记。从15岁开始做了一生豆皮的曾志成大师已去世了,曾记豆皮现在的主厨是他的大儿子,也是一位已经50多岁的豆皮大师。不过质量有所下滑,就如同诸葛亮再厉害,没有培养出接班人,最终还是会没落的。


---转帖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展开全文
点赞人数0
更多回帖

小编推荐

二手闲置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