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设计师传达给我们的理念--
“家是生活的容器和背景,它敏感地容纳地板上脚步的节奏、容纳睡眠的寂静、容纳交谈的惬意、容纳工作的专注。所以适合业主的生活习惯和特定审美情趣的设计,才是好设计。设计应像空气、像阳光、像水一般。。。”--引用并遵循
楼主两口子索定了设计师王工,与之再次取得联系,得知王工已发展成为个人品牌的独立设计师,楼主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为王工感到高兴!这也再次肯定了楼主的选择吧。
王工谈为什么只做纯设计?
很多人说起装修都有“装修苦,装修累,装修让人太憔悴!”之类的感触。究其原因在于,装修是门技术性和艺术性都非常强的学问。当我们面对专业的装饰公司和材料商们时,大多数业主处于一种专业知识上的不对等状态。这时很多有悟性的客户会发现,这行是便宜一定无好货,贵还不一定是好货。累,就在所难免。
设计师本应是客户Z重要的知识顾问。但在设计、施工一体的装修公司的内部管理体制下,会造成设计和施工的本末倒置。公司会给设计师下“任务”,每月要求设计师签定多少施工合同,此为威逼;设计师的薪水很大一部分也来源于工程造价的“提成”,此为利诱。在如此的威逼利诱之下,试问有几个设计师能够完全凭良心做出对甲方负责的设计?又有几个设计师能够完全凭良心让自己的专业知识站在客户的立场?要知道在这种管理体制下,设计师的设计能力远远没有营销能力重要;客户满意度远远没有业绩重要。(谈到这些楼主与王工表示握爪。。。因为楼主早在身处行业其中时已深有感触,也表示谅解~)
只做纯设计,能够让设计师只对业主负责任,设计完全以满足业主需求为目的,专业知识完全站在服务业主的立场,避免设计沦为施工的附庸。每一套设计作品从前期方案,到中期施工,到完工都可以以网络公开的形式做监督和宣传。(这也是楼主为什么要参加这次家装日记大赛的出发点之一)
基于设计理念,王工为我们采用“量身定做”的设计方法:
“量身”阶段--
1.请我们首先想想自己在居家生活中真真正正的需要是什么?
(王工建议我们先忘了各种各样的风格,忘记流行和时尚,忘记形形色色的材料,甚至忘记房型结构。想想家居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和习惯,想想我们自己及家人的喜好。)
2.填写“家居生活细节调查”;
(通常我们请设计师为我们做设计方案时,初步的讨论下风格、看看各种效果图和照片。然后就开始做设计。设计完成后,再根据使用需求作微调。这种做法所造成的后果是,当我们入住新家后,发现一处又一处不好用的地方,产生一个又一个的遗憾;更有甚者,由于收纳空间的考虑不周,日常用品没地方搁,随手乱放,“风格”也破坏无遗。
那么是不是先详细的告诉设计师我们的需求,再让设计师做方案,Z后再进行详细的沟通和讨论就能够避免出现设计上的问题呢???
王工说事实也并非如此。有的人装修房子时,虽然很想实用为先,也正儿八经的整理出自己的使用需求交代给设计师,但是Z后却发现,自己还是遗忘了很多要点。这是因为人们对房子的使用需求是非常繁复与琐碎的,况且每个家庭乃至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还不一样。仅凭个人短时间内很难整理罗列完善,而且家装也并非是一时之计,要求我们适当前瞻。
因此,“家居生活细节调查”能够很好的在家居设计前,清晰的整理和罗列出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习惯。让设计师能准确合适地把握我们的需求,在装修时更不会手足无措,漏七漏八。这份调查是王工通过近些年设计工作中,对家居生活细节的留心,还有将自己的NN位业主在装修并使用了几年后的感受和遗憾整理而成。。。能够细致、全面、具有前瞻性考虑到生活中的细节。我们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选择即可。便于让设计师有预见性的感知到我们显性和隐性的生活需求,更能够助于提高生活品质。)
3.审美情趣调查。
(关于风格,王工极力表述“与其说我们喜欢一种家具或者一种材质,还不如说是喜欢它们带来的气质和感觉。在忘记风格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预选择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业主特定审美情趣的体现。”)王工对我们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忘 记 风 格”!
对于王工的以上几点工作方式,楼主表示初步领略到了我的设计师的不同之处,异于大多数人的用心。
“定做”阶段--
这个阶段,包含原始房型结构分析;平面布局说明;材质配套说明(这部分专门剔除出来,因为涉及到与设计师具体的沟通分析,还有楼主的纠结过程。。。如果说“量身”阶段理论成份较多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定做”阶段就是实操了。。。留待楼主辛勤整理,以便下回图文并茂的呈现给各位客官~
Z后,王工有一个“怪癖”,不如说是准则吧,就是-- 不出效果图。。。
为什么坚持不出效果图?
提起效果图,王工说在2000年之前让他“收益”匪浅。他的第一台电脑,第一个手机都是画效果图挣钱买的。
但是接着跟我们讲了不出效果图的“渊源”。07年的时候,他做了一套300多平米别墅的室内设计。业主是一位领导人,因为特别忙,所以王工只与该业主见了一次面,因此在沟通上就要比一般客户少很多。初步沟通,定的设计理念是新东方风格,崇尚自然、原汁原味、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精心布置、从冲突到协调、低调的不动声色,却在生活细节中体现精致。而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受电脑操作和呈现的偶然因素,效果图呈现的是一个现代感很强的空间。无论家具、楼梯的风格还是电视墙面的颜色以及搭配的灯具,都过于年轻和时尚。王工说,如果抛开设计对象的特殊年龄和职业等特点,这个设计效果无疑还是优秀的。可针对这个客户的情况和要求,那种颜色、材质和效果在软件里怎么也呈现不出来。。。王工对此很焦急,后来一想,何不从网上找几个风格类似的图片作交流沟通的桥梁呢?直接表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在做这套别墅的室内设计过程中让他彻底的放弃了凭借效果图制作的任何手段。业主居然也很接受他的这种没有效果图的设计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沟通过程中已经达到很深的默契,Z后的实际效果也得到了客户的好评。
其实绝大部分设计师拿出来的效果图和设计师自己的初衷经常会有很多分歧。因为受电脑操作和软件呈现的局限,经常会出现与实际材料各方面的误差以致产生误导的结果。所以,经常可以听到业主抱怨实际效果和效果图不符。
在基本确定了风格后,按照施工图直接进入施工,在和业主进行选择材料的时候,都能给业主和自己以较大的自由空间。随着施工的逐步深入,对业主的一些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设计主旋律不变的前提下,一些细节设计的变更往往能够对整个工程起到优化作用。(这里楼主要插一句,在遇到需要设计细节变更的问题上,很多设计师并不一定会不厌其烦哦,更别说是像楼主家的设计师这样跟业主提倡和建议了,需要注意的是:设计细节上的变更和微调是不同于恶意“增减项”。。。这点大家一定要弄清楚)这样出来的设计,往往即有设计思维,又带有业主自己强烈的个人印记,那么Z终呈现出预想中的效果,是顺理成章的。
不迷信效果图的人,目前只是一小部分,但恰恰是这部分人,才能给设计师和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契合的平台。他们知道,设计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设计思想,而非图画效果。一个好的设计师,更多的精力是放到对设计理念的沉淀上,而非纠结于绘图技巧的雕琢。
本帖Z后由 痒痒 于 2015-6-21 15:35 编辑